newsMindmap


職場新人類

對於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,即將成為在職人士,對工作有什麼憧憬?投身職場前,有什麼需要準備?
 
究竟公司老闆會賞識哪類職場新鮮人?

Dickson剛投身職場大半年,想起當時大學工商管理學系(主修會計)畢業,正預備自己於會計師樓從事審計工作,身邊很多同學反而因不同原因不願上班,而Dickson就很努力從心態上準備好自己,心裡有個信念:「如果自己都討厭自己的工作,身邊的人必定不會感受到你對工作的熱誠。既然工作對於作為一位成人來說,未來至少40年時間都會伴隨著自己的生活,不如嘗試從中尋找工作帶來的價值和快樂,所以我決定盡力將工作做好!」

 

Dickson感激在剛踏入職場有弟兄阿希同行

 

每天很酷地穿上西裝,拿著公事包,於中上環區上班,收入穩定,是Dickson中學以來一個簡單的夢想!他現在的工作雖然也辛苦,但工作環境卻是他一直希望追求的。當理想的圖畫一一實現,興奮過後隨即而來就是各方面轉變的適應,原來比想像中困難,要考慮的層面很多 ── 前路、與同事之間的關係、放工後時間表安排、與工作相關的牌照考核等,漸漸發現累積下來的壓力也愈來愈多。

 

Dickson於青少年時期受浸

 

先是時間表上的適應,Dickson從來未經歷過每星期工作五天,天真的他,起初朝早返工,放工相約朋友食飯聊天,或出席教會聚會……以為跟以前大學時期的狀況差不多。不料,審計這行業,工時真的很長,Dickson正面對同事離職,工作量突然增加,當難得有空餘時間,便很希望休息,有時,腦海內真的會不時想著兩個問題:何時出糧?何時放假?而工作加上溫習預備考核,原來都會感到沉重。幸好,公司通常於考試前提供兩天的溫習假期,再加上年假,時間都足以應付。

 

Dickson 表示不少同學畢業後對前路感迷惘

 

很多時候,上司對自己工作表現的期望,往往對剛出來工作的人,是一份壓力,但同樣是一份動力。「上司交托工作給我,都是對我一份信任。」這樣正面地思考,促使Dickson更努力工作,他富責任感、不計較的工作態度,更獲得上司賞識。

 

Dickson感激於大學時期不同的機會和訓練,培養追夢的心智

 

Dickson認為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,是非常重要的。身邊可以互相分擔以上種種挑戰的人,其實不多,在Dickson認為最需要人分擔時,就更感到缺乏。大學同學工作忙,跟同事表達會考慮很多,這樣表達會否令人感覺軟弱……本身他在工作上都比較小心翼翼,一方面怕自己會遇人不淑,另一方面擔心捲入公司政治內。而當時Dickson想起聖經提及:「愛是不求自己益處」,就決定當有同事有需要時便去幫手,這樣也令他建立起同事間的友誼,也決定每天相約一位男同事吃早餐,要6:15am起床,有時都會問自己這樣做是否值得。「我們年齡相若,同期入職,很難得可以分享工作的挑戰和辛勞,互相提點,也會聊其他的話題,很投契,很單純的互勉,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!」Dickson亦非常感激教會內能有弟兄姊妹一起經歷初出茅廬的點滴,見面時間雖然少了,卻十分珍惜,彼此激勵,所傾談的話題也多了。

 

 

 

出來工作後,Dickson與家人的關係也有改變:「他們不再看我為一位學生,不會為我安排生活各方面,從前他們的角色是家長,現在視對方為朋友,明白我工作後的疲憊,我亦更體會到父母一直以來工作的辛勞。」

 

 

Dickson在學時期也受過別人慷慨的付出,當自己有能力時, 也希望可以鼓勵身邊的人

 

對於職場新鮮人,財政規劃是很重要的課題,收入不算高而能夠養成儲蓄的習慣是不容易的。他記得一位弟兄曾經分享過關於錢財的信念:「你放在銀行可以用的是錢,不能善用的金錢只是銀行裏的一堆數字。」「我認為儲蓄習慣能反映一個人的成熟度,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財政,這也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。而儲蓄為預備未來,同時都訓練自己要節制。」Dickson每月有超過4成的薪金作為儲蓄,從不介意自己節儉一些,卻會運用每月部份的儲蓄,付出給朋友或弟兄姊妹,如每月宴請友人享用豐富晚餐。同事們對此等付出會感到奇怪,但Dickson覺得有能力付出是一件樂事。

 

 

相比在青少年及大學時期,Dickson覺得作為職場人士,不應止於滿足現狀,除了談夢想,更需要追求踏實和成熟,管理好自己的各方面,以迎接未來的挑戰,再力爭卓越。

 

大學時與Dickson一起成長的弟兄

 

 

筆者留意到坊間其實有很多「畢業生投身職場必備的技能」的建議,而Dickson的分享指出,年青人待人接物,對品格的培養追求,更可能是邁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 

文:Kathy Tau